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關于銀行業保險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
時間:2024年05月13日 來源:中國證券報 關注次數:0【字體:大 中 小】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網站5月9日消息,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關于銀行業保險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切實把“五篇大文章”落地落細。
《指導意見》設定的主要目標是,未來5年,銀行業保險業多層次、廣覆蓋、多樣化、可持續的“五篇大文章”服務體系基本形成,相關工作機制更加完善、產品更加豐富,服務可得性、覆蓋面、滿意度大幅提升,有力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相關監管制度和配套機制進一步健全,評價體系更加健全有效,政策協同性不斷增強。
科技金融:加大信貸投放力度 開展“貸款+外部直投”
主要目標:未來5年,針對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進一步增強,對研發活動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資金和保險保障水平明顯提升,科技金融風險分擔機制持續優化,努力形成“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如何優化產品服務: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和銀行保險機構結合科技型企業發展規律和特點先行先試,研發專屬金融產品,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加大信用貸款投放力度。有效滿足制造業中長期融資需求。加強與外部投資機構合作,規范開展“貸款+外部直投”等業務。探索推進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優化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軟件首版次安全保險運行機制。
綠色金融:發展碳排放權、排污權等環境權益抵質押融資
主要目標:未來5年,綠色金融標準和評價體系更加完善,對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的金融支持不斷加強,綠色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銀行保險機構環境、社會和治理(ESG)表現持續提升。
如何優化產品服務:引導銀行保險機構積極支持重點行業和領域節能、減污、降碳、增綠、防災,促進清潔低碳能源體系建設和綠色技術推廣應用。豐富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發展碳排放權、排污權等環境權益抵質押融資,探索綠色保險費率調節機制,推動環境保護、氣候變化、綠色產業和技術等領域綠色保險業務發展。強化對客戶環境、社會和治理風險的分類管理與動態評估,納入業務管理流程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采取差別化管理措施。有效滿足高耗能高排放行業低碳轉型的合理融資需求。
普惠金融:公平對待各類所有制企業
主要目標:未來5年,基本建成高質量普惠金融體系,助力共同富裕邁上新臺階。普惠金融服務體系持續優化。普惠信貸體系鞏固完善。普惠保險體系逐步健全。
如何優化產品服務:銀行保險機構要公平對待各類所有制企業,持續加大對民營、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金融支持。鼓勵開發符合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需求的產品和服務,加大首貸、續貸、信用貸、中長期貸款投放。積極服務鄉村全面振興,強化對高標準農田、種業振興、產業發展、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的融資支持。豐富普惠保險產品供給,改善投保理賠服務,為普惠金融重點領域提供全面保險保障。根據涉農經營主體融資需求特點,探索豐富增信方式,優化涉農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擴大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政策實施范圍,因地制宜發展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保持金融支持力度不減。提升特定群體金融服務質效。
養老金融:擴大商業養老金試點范圍
主要目標:未來5年,第三支柱養老保險規范發展,養老金融產品更加豐富,對銀發經濟、健康和養老產業的金融支持力度持續加大,更好滿足養老金融需求。
如何優化產品服務: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支持具有養老屬性的儲蓄、理財、保險等產品發展。擴大商業養老金試點范圍。豐富稅優健康保險產品供給,讓相關政策惠及更多人民群眾。探索包含長期護理服務、健康管理服務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持續推進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加大對健康產業、養老產業、銀發經濟的金融支持。在風險有效隔離的基礎上,支持保險機構以適當方式參與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探索實現長期護理、風險保障與機構養老、社區養老等服務有效銜接。推動金融適老化改造,提升老年人金融服務體驗。
數字金融:鼓勵科技領先金融機構向中小金融機構輸出技術服務
主要目標:未來5年,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成效明顯,數字化經營管理體系基本建成,數字化服務廣泛普及,對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有效助力。數字化監管架構流程基本建成,監管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
如何優化產品服務:積極引導銀行保險機構數字化轉型,提升數字化經營服務能力,強化業務管理、改進服務質量、降低服務成本。以數字金融創新鞏固拓展數字經濟優勢。加強數據安全、網絡安全、科技外包等風險管理,防范新技術應用帶來的風險,提高運營韌性。鼓勵科技領先金融機構向中小金融機構輸出風控工具和技術服務。大力發展移動互聯網終端業務,拓展線上渠道,加強線上線下業務協同。健全適應數字化時代的金融監管體系,增強數字化監管能力和金融消費者保護能力。
標簽:生命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