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養老金一周年:保險需擴大覆蓋面
時間:2023年11月27日 來源: 關注次數:0【字體:大 中 小】
個人養老金落地一周年,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發展幾何?根據中國銀保信網站披露的信息,其數量已經增加到了99只。相對而言,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在長期投資方面優勢更明顯,賬戶內的資金可隨著投資收益增長復利遞增。不過,雖具有一定的亮點,但一些消費者對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的認識和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
在業內人士看來,要想在產品數量擴容的同時推動投保擴面,離不開采取與相關部門合作、優化產品設計、加強宣傳教育等措施。在面臨養老保障需求旺盛的大背景下,保險機構在產品供給端還有待進一步打造養老金融能力,并充分發揮自身優勢。
保險長期優勢明顯
作為養老保險體系“第三支柱”的重要制度設計,個人養老金制度于2022年11月25日正式實施,北京、天津、杭州、廣州等36個城市和地區率先進行試點。
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一年內不斷擴容,已從最初的6家公司7只產品,擴容至目前的20余家公司的99只產品。從產品類型來看,目前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類型已經涵蓋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兩全保險、年金保險、萬能保險等產品類型。
從收益一端來看,截至2022年末,已獲批準的13只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產品穩健型賬戶的年化結算利率在4%-5.15%,進取型賬戶的年化結算利率在4.5%-5.7%。收益可觀的同時,還兼顧保本,即使進取型賬戶,最低保證利率也能達到0%,滿足保本的要求。
一位資深保險代理人分析,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在長期投資方面優勢更明顯,賬戶內的資金可隨著投資收益增長復利遞增。對于參與人來說,持有時間越長收益越高,從收益角度來看,相較于老年人,年輕人和中年人更適合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
“個人養老金賬戶享受稅收優惠,對有繳納個稅能力的人有很好的吸引力。此外,個人養老金賬戶具有封閉賬戶的特點,引導客戶進行長期投資、組合投資,關注時間的復利效應,不過于關注短期波動。”對于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其中具有的特點,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保險系書記趙明如是表示。
購買遇阻等成待撕標簽
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養老保障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作為養老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覆蓋面的廣泛與否直接關系到整個社會的養老保障水平。
據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披露,截至2023年9月末,專屬商業養老保險承保保單合計63.7萬件,累計保費81.6億元。其中,新產業、新業態從業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投保的保單件數約7.9萬件。
雖然目前我國的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市場已經初具規模,覆蓋人群也在不斷擴大,但從整個個人養老金的角度來看,試點啟動一年,“開戶多、繳存少”成一大現狀。
另一方面,消費者在購買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時,受限于部分保險公司的合作銀行有限,如果開戶銀行不在名單之列,稅優版產品則無法購買。并且,如果由于一時腦熱選擇了一家銀行開戶,后續也會存在該開戶行提供的產品較少的尷尬,意味著對于一些“眼饞”的產品并不能想買就買。如需開立其他銀行的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還需在當前銀行發起賬戶變更申請。
隨著個人養老金制度加速推進,保險公司對養老金保險產品的布局也在同時提速。不過,從參與公司層面,入局者仍以頭部險企、銀行系險企、專業養老險公司為主,難見中小保險公司身影。
助推投保擴面仍是一大課題
產品不斷擴容,有利于豐富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市場,提高消費者的選擇空間。而如何在擴容的同時助推投保擴面是保險機構面臨的一大課題。
具體而言,保險機構需要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和偏好,根據不同的群體和需求,設計出不同的稅延優惠養老保險產品。例如,針對年輕人和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可以分別推出側重于長期儲蓄和側重于醫療保障的稅延優惠養老保險產品。保險機構還需要與稅務部門、社保部門等相關部門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通過與稅務部門的合作,可以設計出更加優惠的稅收政策,降低消費者的稅負,提高他們的購買意愿。
保險產品宣傳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只有通過持續、有效的宣傳教育,才能提高公眾對保險產品的認知度和接受度。保險機構在養老金融領域具備天然優勢。與其他金融機構相比,保險機構更擅長開拓養老場景,鏈接養老服務,以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養老需求。為抓住巨大市場機遇,保險機構還有待打造養老金融能力。此外,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應設計更多符合個人養老金投資的產品,豐富個人養老金投資范圍。
標簽:生命資訊